半岛综合平台app下载企业logo
直接搜索 "CO2激光管"
EN 英文版本网站
半岛综合平台app下载激光品牌logo
 

解决方案


他改变了时代丨王选院士汉字电子化的“开门人”

阅读量: 1619次 发布时间:2024-01-08 10:32:02

  个人使用的微型电脑刚发明时,从操作系统到显示界面全部都是英文,要操作电脑必须要懂英文,普通人面对满屏英文根本无从下手。

  今天,手机和电脑慢慢的变成了生活中一个必需品,从老到少都可以轻松操作,面对屏幕上的汉字大家都习以为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满屏的汉字就像空气一样自然。

  这一切离不开王选院士的发明,他发明的汉字字库算法,不仅让汉字告别了铅与火,更是让汉字融入了电与光的数字时代,亲手开启了汉字电子化的大门。

  上世纪70年代,国家发起了一个“748”的科学研发工程,其中一个子项目是“激光照排系统”研制。

  当时国际上的照排技术已发展到第四代,分别是第一代手动式照排机,第二代光机式照排机、第三代阴极射线管照排机、第四代激光照排机,国际上已经针对此项技术研究了三十几年,而我国依然 处于铅字印刷阶段。

  1975年,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王选敏锐的意识到“汉字精密照排”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途,主动请缨争取到“748工程”中的“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任务。

  当时国内的出版单位还是处于人工选取铅字排版的状态,与激光照排系统相比不仅效率低,而且面对铅字印刷,工人还有铅中毒的职业风险。如果四个工人要排版一天的工作,激光照排系统10分钟就能解决。

  同时期在国际上,日本采用的是光学机械式二代照排机,采用机械方式选字,实际使用中体积大、功能差;欧美则多采用阴极射线管式三代照排机,但对底片灵敏度要求高,国产底片总是很难过关。此时,英国慢慢的开始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机,但尚未形成成熟的商用产品。这也就为国内市场的激光照排印刷市场留下了空白,当时我国各家出版机构对于国产系统根本不信任,也没有过多的国产产品可选择,采用照排系统时都是清一色选择国外进口的产品。

  经过综合对比后,王选院士果断决定跳过第二代、第三代,直接从第四代激光照排机开始研制。对于王选院士选择直接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大多数人都是当笑话看。

  王选院士没有理会周边的不解和嘲笑,而是独辟蹊径,结合自己的数学专业背景,采用矢量算法,用信息压缩的办法来解决海量的信息存储问题,用线段(笔画)来描述字形,解决了汉字的排版输出问题。

  1976年,北京大学专门组建了“748工程会战组”,专项研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

  1977年10月,北京大学会战组派专家到潍坊调研确定了“潍坊电讯仪表厂”为激光照排系统的总承厂。

  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即将爆发的巨大需求,国外各大公司也没有松懈,都在组织精兵强将研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79年,英国蒙纳公司、美国IPX公司、HTS公司等都研制出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机,各自推出自己的汉字照排系统,并不断派人到中国组织相关展会,拓展市场。

  国内各家出版社对于国外研制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虽然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协调暂时控制住了各大出版社引进国外汉字激光照排机的冲动,但是各大出版社依然对国外的汉字激光照排机念念不忘。

  中国人发明了汉字,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到了现代却没有自己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说起来实在让人尴尬。面对此困境,王选教授与小组成员一起攻关,打破外国人垄断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困境。

  1979年, “130”计算机用于北京大学正在研制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Ⅰ型计算机于1979年国庆前夕研制成功。

  1981年7月,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研制成功;

  1984年初,各大出版社对于汉字激光照排机的需求再次爆发,行政命令已经没办法压制大家的需求,各大出版社纷纷对接国外的厂商,试图引进机器。尤其是《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印刷厂等大报和印刷厂纷纷引进国外产品,一时国内汉字激光照排机前途渺茫,甚至有人扬言:“今秋印刷展开幕之时,就是‘748工程’垮台之日”。

  令人敬佩的是,王选院士并不是一个单纯唯技术论者,在当时大家都推崇“造不如买”、很多企业在鼓吹所谓“贸工技”路线时,其坚定的将研发与市场结合。

  他在深入研究国外获得图灵奖的科学家,发现这些人普遍有个规律,既能研发新技术,也能通过市场将技术落地,将技术与市场结合,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的良性循环,即后来的“科工贸”模式,在这个点上,王选院士亲身实践,总结出了“顶天立地”的模式,即研发技术上要不设限,敢于突破,产品落地要结合市场,脚踏实地,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结合,为产学研一体化开辟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1985年5月8日,潍坊计算机公司参加研制并负责生产的华光Ⅱ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在北京通过国家级鉴定, 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5年5月,新华通讯社在国内率先使用华光Ⅱ型照排系统试排《前进报》和《新华社新闻稿》。

  1987 年,《经济日报》成为中国第一家使用华光照排系统的报纸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随后,经济日报应用华光Ⅲ型照排系统,是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计算机激光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第二年,经济日报社印刷厂将全部铅字卖掉,变成全球上第一家彻底废弃铅字印刷的印刷厂。

  1987年10月,华光Ⅳ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研制成功,当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银牌质量奖。

  1989年,人民日报引进美国HTS公司的照排系统后却一直没办法使用,次年,无奈之下人民日报全部采用国产华光汉字照排系统,HTS公司宣布破产。

  到了1993年,全国省级以上报纸和出版社已经大多数都采用了华光照排系统,从此外国照排厂商全部退出中国市场。

  20世纪末,国产华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已经占领了国内99%的报业和书刊出版业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的市场,并且成功打入了日本和韩国。

  中国人用自己的力量完成了从活字印刷到激光照排的技术革命,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王选院士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的激光照排技术。他的发明中有一项是汉字字库的算法,这是一项基础发明,也是跨越时代的发明,有了这项发明才有了后来的汉字库,有了后来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汉字才能在计算机上显示,才有后来的输入法等种种汉化应用。

  王选院士不仅是当代毕昇,他更是计算机汉字化的“开门人”,他开启了汉字电子化的大门!

半岛综合平台app下载

微信号:SPTlaser
扫描微信二维码
了解更多信息
半岛综合平台app下载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微博图标 facebook图标 领英图标 联系qq 推特图标 YouTube图标